• 欄目導航

    首頁 ? 研究成果研究成果

    東北三年解放戰爭中的黃克誠

    洪學智

    2016-04-09 09:59:43| 發布者: admin| 查看: 55025|來自: 遼沈戰役紀念館

      每每憶及與黃克誠同志朝夕相處、患難與共的日子,我就為我們黨和軍隊失去一位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為我自己失去一位尊敬的良師和摯友而悲痛不已。

      我與黃老初次見面是一九四一年在新四軍軍部,不過那時正處在蘇北反“掃蕩”前夕,戎馬倥傯,未及深談。一九四三年初,我到新四軍三師任參謀長,黃老是三師師長兼政委,從此多年在他的直接領導下戰斗和工作。一九四五年底,我作為三師副師長兼參謀長,又隨黃老一道進軍東北。在三年東北解放戰爭中,雖然我們倆不經常在一起,但他作為東北黨和軍隊的領導同志之一,為東北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的重要貢獻則是眾所周知的。  

      一、向中央建議調十萬部隊進軍東北

      爭取東北,中央早在“七大”即已提出。一九四五年八月,日寇宣布無條件投降后,黃克誠指揮新四軍第三師迅速在蘇北舉行戰略反攻,首于九月六日解放淮陰城,繼而包圍了淮安城。此間,根據華中局通報,黃克誠得知蘇聯紅軍已進入東北,我軍已有部分部隊進入東北的情況。根據他對中央爭取東北的總意圖和抗日戰爭結束后全國局勢的認識與分析,就我軍應采取的軍事方針,于九月十四日,向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建議:我們應采取“政治上仍進行談判,而軍事上應集中主力進行決戰”,“創造聯系一片的大戰略根據地”的方針。為實現這一方針,應迅速果斷地爭取東北,應盡量多派隊伍進去,“至少應有五萬人,能去十萬人為最好”,以便迅速創造東北根據地。他建議:山東調三萬人到五萬人去東北,華中調三萬到六萬人去山東。在河南和平原主力的一部,調山西。江南一師主力調回江北,只以一部留在江南活動。黃老雖然身處一個局部,但他勤于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供中央參考。

      二、新四軍三師奉命向東北挺進

      九月二十二日,三師部隊攻克淮安勝利后,計劃進行鹽城戰役,但在九月二十三日,即接到中央下達的要三師主力北進的命令,第一步到達山東蒙陰待命。

      九月二十八日,三師部隊三萬五千人從蘇北啟程,向山東進發。黃老考慮問題時,總是堅定不移地貫徹中央的戰略方針。在離開蘇北時,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曾指示三師到達山東后要停留一個時期。根據中央先機控制東北的總意圖,黃老認為部隊在山東滯留非常不利,于十月四日致電軍委建議:“戰略方針既已確定,應不顧部隊情況變化,悉力以求得主要方向達成任務,局部有損失亦不會危及全局?!蹦壳?,“情況變化迅速,如再停留,有失時機之危險?!币虼?,他建議三師到山東后,立即北進。十月六日,奉中央軍委電示:“為了迅速達成戰略任務,三師部隊在到達山東后,應兼程北進,不要在山東擔負戰斗任務?!?/p>

      十月十二日,我們到達山東臨沂地區。出發之前,黨中央曾根據先期進入東北同志的報告,于九月二十五日向各區發出了《我東北現況通報》,通報說:“在沈陽及各地堆積之各種輕重武器及資材甚多,無人看管,隨便可以看到?!庇谑堑缴綎|時有人提出,讓三師把武器留下來,到東北后再裝備新的。經過研究,大家一致認為,現在情況瞬息萬變,萬一到東北后拿不到武器,部隊就無法打仗。再則,部隊沿途如果遇到敵人和土匪襲擾,沒有武器是不可想象的。如果部隊到東北后換發了新武器,我們再派人把原來的武器送回來。并在臨沂召開了三師直屬單位連以上干部會議,黃克誠主持會議,剛從延安參加“七大”到達這里的陳毅軍長傳達了“七大”會議精神。在談到進軍東北時,陳毅說:“你們三師肩負著黨中央賦予的光榮使命,責任重大,希望你們輕裝兼程,立馬關外,在東北一展我們新四軍的軍威?!?/p>

      十月十四日,我們離開臨沂繼續扎進。經沂蒙山區,過膠濟鐵路,渡黃河,越津浦鐵路,過永定河,跨平津鐵路,經冀東,出冷口,于十一月二十五日到達江家屯,與東北人民自治軍總司令林彪會合,部隊歸他指揮。至此,新四軍第三師部隊,在黃克誠率領下,從蘇北出發,歷時近兩月,跨蘇、魯、冀、熱、遼五省,行程三千余里,勝利完成了進軍東北的任務。

      三、建議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作長期斗爭準備

      黃老在長期的革命斗爭生涯中,深刻地認識到根據地對于革命成功的重要意義。他曾說,紅軍長征,英勇作戰,走了兩萬多里沒有站住腳,可是到了陜北,雖然那里地方窮,人口少,黨領導的武裝也不大,紅軍卻依托那里重新建立了可靠的立足點,使革命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根本原因就是那里發動了群眾,有了根據地。因此,在以后領導蘇北和進軍東北的斗爭中,黃老都十分重視建立和鞏固根據地的問題。

      我軍初到東北,首先面臨的是國民黨軍與我軍爭奪東北的斗爭。蔣介石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加強??者\輸,調兵遣將,企圖獨占東北。從十月下旬開始海運第十三軍和第五十二軍于秦皇島登陸。敵人依靠的是現代化的交通運輸工具,而我們依靠的是兩條腿,所以敵人捷足先登。十一月十六日,攻占我軍據守的山海關,接著沿北寧路推進,連陷我綏中、興城、錦西、葫蘆島,繼于二十六日占領北寧路上的重鎮錦州。

      三師到東北后并未得到武器裝備補充,仍然依靠原有武器打仗。黃克誠認為,在目前國民黨軍隊的兵力和裝備上都遠優于我軍的情況下,我軍既不可能馬上獨占東北,也不可能以速戰速決取得東北戰爭的勝利,而必須首先立住腳跟。當務之急,不單是與國民黨軍隊在鐵路沿線作戰,而且要迅速占領中小城市和廣大鄉村,發動群眾,建立根據地。

      還在十一月二十二日,黃克誠就請示軍委“今后我們將以何地建立根據地進行斗爭”。十一月二十六日,黃克誠又致電毛主席,認為我軍初到東北情況復雜,面臨的困難很多,在此情況下,我軍應“進行短期休整,恢復疲勞,再行作戰,并以一部主力占中小城市,建立鄉村根據地,作長期斗爭之準備?!碑斀拥杰娢c林彪商談解決的指示后,黃克誠又于二十九日向東北局建議:“我認為二十萬軍隊沒有千萬以上群眾支持,是不堪設想的?!币虼?,應利用冬季不能進行大規模作戰的五個月時間,求得建立根據地的初步基礎,便利明春之大規模作戰。隨后,黃克誠又當面向林彪陳述了自己的這些意見。

      黃克誠的上述建議,得到中央和東北局的贊許。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中央在致黃克誠的電報中說:“關于建立根據地,你是有經驗的?!?nbsp;

      四、全力投入建設西滿根據地的斗爭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六日,東北局報請中央批準,成立西滿分局和西滿軍區,李富春任書記,呂正操為副書記兼軍區司令員。十二月二十日,中央任命黃克誠為分局副書記兼軍區副政委。

      根據中央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的指示,東北我軍立即調整了部署,除林彪直接指揮新四軍三師七旅和山東一師為機動作戰部隊轉移到康平、法庫地區外,其余部隊劃歸各軍區指揮。根據黃克誠的建議新四軍三師與西滿軍區合并。三師部隊很快分散到西滿各地開展發動群眾,消滅土匪,建立政權等工作。

      一九四六年初呂正操調往東北局工作,黃克誠即奉命接任西滿軍區司令員。這樣,李富春主管黨、政方面的工作,黃克誠負責軍事方面的工作。

    要建立鞏固的根據地,就需要分散兵力,發動群眾,肅清土匪,建立地方政權和黨的組織;又需要集中兵力,打破敵人進攻,來掩護創造根據地。怎樣才能處理好打仗與建設根據地的關系,如何解決部隊集中與分散的矛盾,黃克誠根據當時的情況,于一月二十九日向東北局建議:我們可以西滿、東滿、南滿為單位,劃分為決戰地區、游擊堅持地區和政治攻勢地區。所謂決戰地區,即是預定在該地區與國民黨軍進行決戰,無論如何不能放棄者?,F在即將軍隊主力和地方干部主力集中該地區,進行剿匪、發動群眾、改造政權,整個部隊熟悉地形、民情,準備糧草,創造戰場。在游擊堅持地區和政治攻勢地區只進行群眾工作,對敵進行政治攻勢和游擊戰,不配備主力部隊。東北局同意西滿地區這樣做,從而使各方面工作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密切了軍民關系,補充了武器裝備,戰斗力有很大提高。部隊一面分兵以發動群眾,建立根據地;一面尋機殲滅敵人有生力量,保護根據地的建設。一九四六年二月十三日,新四軍三師七旅和山東一師進行秀水河子戰斗,殲敵四個營另兩個連。十二日至十六日,黃克誠命令三師獨立旅和十旅進行鶩歡池戰斗,殲敵一個營。接著又在新立屯以北的泡子車站殲敵一個多營。三月十八日十旅等部又取得一戰四平的勝利,俘虜幾千名偽軍。

      當時,西滿地區匪患嚴重,大部分縣城為國民黨加委和收編的土匪所占領。土匪不除,民心不安,后方不鞏固,我軍難以立足生根。從一月中旬到三月中旬,三師部隊先后解放開魯、開通、懷德、農安等十余座縣城,殲滅偽軍及土匪近五千人。從而控制了由長春至白城子,通遼經鄭家屯至哈爾濱的鐵路線,西滿廣大地區為我軍所占。

      但是,蔣介石正磨刀霍霍,準備向人民解放軍和各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在東北,拒不承認我黨我軍的地位,集中五個軍十一個師的兵力向東北我軍大舉進攻,企圖一舉消滅東北我軍于松花江南岸地區。

      中央從全局考慮,為配合與國民黨的談判,以促進東北和全國和平民主的實現,決定“用全力控制長哈兩市及中東(路)全線,不惜任何犧牲,反對蔣軍進占長、哈及中東路?!辈⒘顤|北我軍全力控制四平街地區,如敵軍北進時,徹底殲滅之,決不讓其向長春前進。

      為執行中央指示,便于部署大規模作戰,西滿部隊全部交林彪直接指揮。同時,黃克誠和李富春還給西滿軍區所屬部隊發出了政治動員令,指出:“四平地區的戰斗,是決定現在和將來局勢變化的關鍵,必須動員全體軍人在林總司令決一死戰的決心下,以最高度的勇氣和犧牲精神來進行作戰,不惜任何犧牲和疲勞來達成爭取決戰勝利的光榮任務?!?/p>

      三月底,國民黨軍沿中長路北犯,我軍在鐵嶺、昌圖、四平一線節節抗擊。四月八日,我軍在昌圖以北之興隆泉地區,殲敵新一軍新三十八師一部。四月十四日,我軍又在八面城以南大洼一帶,將敵七十一軍八十七師大部殲滅,俘敵四千余人,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軍的進攻氣焰。

      雖然我軍在四平以南給敵以大量殺傷,但我軍亦傷亡消耗很大,且從四月中旬開始,敵人向四平發動更大規模的進攻。黃克誠根據形勢的變化和敵我力量對比的懸殊情況,先是致電林彪,認為敵人一開始進攻的時候,打它一下,以挫其銳氣,是完全必要的。但現在在敵傾巢出動與我決戰,而我軍尚不具備決戰條件的情況下,不能與敵硬拼,應適可而止。接著,他又于五月十二日致電中央,闡述他對東北局勢的意見:目前,如停戰不能在現狀下取得,讓出長春可以達到停戰時,我意即讓出長春,以求得一時期的停戰也是好的。

      這時,敵人在南滿占我本溪后,即向北集中兵力,在四平地區的兵力增加到十個師。從五月十四日戰至十八日,由于敵人已迂回到四平東北地區,有封閉四平我軍退路的危險,加之我在一個多月的防御作戰中,已傷亡八干余人,為擺脫被動,保持戰力,我軍于十八日夜至十九日凌晨從四平地區主動撤退,二十三日又撤出長春。主力撤至松花江北岸休整。原新四軍三師部隊除獨立旅留在敵后鉗制迷惑敵人外,某余都撤到哈爾濱以北的呼蘭一線。-

      四平保衛戰,是一場大規模城市防御戰,正如毛主席所說:“一斗爭是有歷史意義的?!钡秩缰醒胛逶露呷罩赂鲬鹇詤^電所說:“四平防御戰為一時特殊條件所致,不能成為我一般的作戰方針?!?               

      國民黨軍在占領長春、吉林等地后,為鞏固其占領區及交通干線不得不分兵把守,一時無力向我發動新的大規模進攻,便于六月六日發布在東北停戰十五天的聲明,以后實際上停戰四個月。東北我軍利用這一有利時機,加強根據地建設和部隊的整訓。一九四六年七月七日,東北局作出了《關于形勢和任務》的決議,強調把發動群眾、創造根據地作為第一位的工作。

      根據東北局的決議,西滿分局于七月中旬在齊齊哈爾召開了第一屆高級干部會議。七月底,西滿分局發出《關于農民土地斗爭的指示》,要求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干部下到農村,發動農民開展土地革命。除地方干部外,西滿軍區主力兵團也抽調干部下鄉,開展發動群眾工作。至一九四六年十月中旬,西滿地區已有百分之七十的農村開展了土改運動,一百五十萬農民分得了土地。翻身農民很快掀起了參軍支前的熱潮。          

      肅清土匪,也是這一時期的重要工作。到一九四六年三月,西滿地區的土匪雖然大部分被剿滅,但殘存的土匪仍有數千名,活動猖獗。為此,西滿分局、軍區發出指示,要求各軍區地方武裝采取積極主動而有效的辦法,加緊剿匪,徹底摧毀匪窩。西滿軍區組織了各種規模的騎兵部隊,專門對付土匪的馬隊,一直追剿到中蘇邊界的黑河、漠河一帶,將其全部剿滅,使西滿根據地得到了鞏固。

      新四軍第三師部隊奉命從蘇北進軍東北,對于阻擊國民黨軍向東北的進攻,對于建設西滿根據地和解放全東北作出了應有的貢獻。為了適應作戰需要,一九四六年八至十月,東北民主聯軍的主力兵團進行了第一次整編,原新四軍三師的八旅、十旅、獨立旅整編為第二縱隊;三師七旅與山東七師整編為第六縱隊。以后,三師的三個特務團又與遼吉軍區保一旅、保二旅等部組成第七縱隊。

      一九四七年三月,李富春調東北局負責財經工作,由黃克誠代理西滿分局書記,全面負責西滿地區工作。繼續發動干部和群眾,深入進行土改掃尾和擴軍、組建地方武裝,發展經濟,支援前方作戰等工作。到一九四七年夏季攻勢結束,西滿廣大地區已聯成一片。為便于統籌各根據地支援前線作戰,黃克誠向中央和東北局建議,撤銷西滿分局和西滿軍區,其所屬各省及軍區的工作由東北局直接領導。中央采納了黃克誠的上述建議,同時任命黃克誠為東北民主聯軍副司令員。

      五、統籌東北民主聯軍后勤工作  

      東北我軍的后勤工作是隨著戰爭的發展而逐步發展起來的。同時隨著戰爭形勢的發展,對后勤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特別是一九四七年夏季我軍轉入攻勢作戰后,原有的一套后勤組織機構已不適應大規模作戰的需要。因此,東北局決定,為加強后勤建設,將原東北民主聯軍總后勤部擴大為后勤司令部,同時為加強對后勤工作的領導,于一九四七年八月任命黃克誠兼后勤司令員、政治委員,統管整個東北我軍的戰勤工作。

      黃克誠到任后,即于一九四七年底,在民主聯軍后勤司令部之下又組成了東線和西線兩個后勤司令部,全權處理本線的一切戰勤工作。線的后勤工作是對原來基地后勤工作的一個發展,增強了后勤工作的機動性與主動性,保證了大規模作戰的需要。

      為進一步改進后勤的工作作風,加強對后勤工作的建設和領導,在黃克誠主持下,于一九四八年一月和四月,分別召開了后勤黨委擴大會議和全軍后勤工作會議。特別是全軍后勤工作會議是在東北局、軍區的直接領導下召開的,羅榮桓政委到會并作了重要講話,提出要把后勤工作提高到戰略高度。黃克誠作了后勤工作報告。

      他首先分析了當時東北我軍作戰特別是夏、秋、冬三季攻勢的幾大特點:戰爭規模大;戰爭高度集中;戰斗時間連續;戰爭的運動性和機動性強;戰爭的消耗大。根據以上這些特點,他提出了今后后勤工作的任務,這就是:建設統一的、正規的后勤工作,提高后勤工作的能力和作用。在現在的物質基礎上,保證前線最低物質需要,保證部隊健康,保證傷病員的救護、治療、歸隊,同時做好戰場繳獲物資的收集與分配,這樣配合各方面來爭取東北解放戰爭的全部勝利。后勤工作是一種“專門的科學”,光依靠過去一些實踐工作經驗是不夠的,要不斷學習和研究,才能形成我們自己的后勤科學。

      黃老還著重強調了愛護群眾的問題。他說:我們是共產黨人,凡事要多為群眾想想,要知道群眾這個母親的困難。我們搞一點糧食,領一件衣服,都要考慮到群眾的負擔。這充分反映了他一貫以群眾利益為最高利益的思想。他還強調要照顧技術人員。有些同志對優待日本博士不同意,認為他們是戰俘,我們革命一二十年還比不上他們。黃老以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寬大胸懷,通過耐心說服教育,糾正了這種錯誤想法。他說,我們的國家需要技術,對技術人員,讓他們生活待遇好一些,一方面可以培養我們的干部,另方面還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減少浪費。我們在東北的專家大概不夠五百人。專門的博士一百人也不到,我們應該尊重他們,愛護他們。

      在黃克誠主持東北后勤司令部工作期間,明確了后勤工作的任務、方針和政策,改善了組織機構和工作作風,制定了一套比較完整的規章制度,大大地加強了東北我軍的后勤建設。

      六、負責冀察熱遼地區工作

      解放戰爭時期,東北的戰事是逐步由北線轉向南線的,中央軍委早就在運籌東北野戰軍南下冀察熱遼地區作戰的問題。

      還在東北夏季攻勢進行期間,一九四七年五月二十日,毛主席就致電林彪、高崗:目前你們正在進行夏季攻勢,希望能于夏秋兩季解決南滿問題,爭取于今冬明春向熱河、冀東行動一時期,殲滅敵軍,發動群眾,擴大軍隊。該兩區共有人口一千五百萬,為將來奪取長春、北寧兩路,長沈平津四城必不可少之條件。根據毛主席的指示,東北局當即開始了大軍進入冀察熱遼地區作戰的戰場準備工作。八月二十二日,東北局發出“關于冀察熱遼分局當前任務”的指示,指出:今后半年內的任務應當是盡全力充分動員和組織該區力量,配合全國各個戰場的作戰。

      一九四八年四月三日,東北局致電中央并中工委:因為野戰軍作戰的需要,擬任程子華為東北軍區第二前方指揮所(九月改稱東北野戰軍第二兵團)司令員,常隨野戰軍行動。又因為冀察熱遼是今后作戰的要地,需要做好群眾工作,負責繁重的補給基地與戰勤任務,又要指揮地方兵團作戰。因此,我們一再考慮結果,認為派黃克誠到冀察熱遼任書記兼政委比較適當。四月十二日,中央復電同意。這樣,黃克誠又奉命離開哈爾濱來到熱河,就任中共冀察熱遼分局書記兼冀察熱遼軍區政治委員,同時任東北軍區第二前方指揮所政治委員。黃克誠到任后,根據中央反復強調全黨全軍要加強紀律性的指示精神并結合中央和東北局發出的“關于建立報告制度”的指示,首先在全區各部門及各地黨委中開展加強組織紀律性問題的學習。這對于爾后保證大規模作戰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九四八年夏秋,冀察熱遼地區即將成為東北的主要戰場,戰勤支前工作將成為頭等重要的任務。黃克誠通過召開各種會議,深入做群眾的思想工作,號召大家節衣縮食,領導干部帶頭吃粗糧等措施,動員一切力量支援前線;號召大家踴躍參軍參戰。

      一九四八年九月,解放東北的最后一戰遼沈戰役開始了。黃克誠以全副身心投入戰勤支前工作,組織成立了熱河支前委員會。冀察熱遼人民在分局、軍區的領導下,在一切為了前線的口號鼓舞下,萬眾一心,全力以赴,他們修橋鋪路,運送糧食彈藥,搶救傷員,為遼沈戰役的勝利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據不完全統計,冀東、熱遼、熱東人民共動員民工二十三萬余人,出動擔架四萬余付。僅熱東就籌集糧食五千萬斤,其中向前方調運三千萬斤。

    黃老雖身在后方,但心在前線,為了前線作戰的勝利,他日夜工作,辛勤操勞。冀察熱遼人民為遼沈戰役作出的貢獻中就凝集著黃老的汗水和心血。

      遼沈戰役結束后,黃克誠即告別戰斗了三年的白山黑水,奉命進關,準備就任天津市委書記兼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的新職。

      黃克誠同志早年投身革命,戎馬一生,歷經坎坷,為中國革命,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嘔心瀝血,死而后已。參加三年東北解放戰爭,只不過是他六十余年革命斗爭生涯中短暫的一瞬。他那深謀遠慮,光明磊落,以身作則,熱愛群眾,唯實崇真的高尚品德,堪稱楷模。他的業績和功勛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上,將永遠激勵我們奮勇前進。       


    日本啪啪网午夜啪啪网网站